欢迎访问财经股市网
70年巨变·邯郸与共和国共成长
首页 > 证券 > 正文

汇绿生态获准重新上市 资本市场“进退有序”良性生态逐步形成

证券来源:金融时报2021-08-28 10:52
  退市16年,在完成重整计划、变更主营业务后,“*ST华信”将以“汇绿生态”的身份再度回归A股市场。上周五晚间,深交所发布公告,同意汇绿生态股票重新上市的申请。这将是继长航油运、ST国重装之后,A股市场第三家退市后实现重新上市的公司。

  在注册制改革等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A股市场“能上能下”渠道日渐通畅。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年内共有331家企业首发上市,另有18家企业退市。企业发行上市效率明显提高,市场加速出清效应也愈发明显,上市公司“含金量”不断提升。

  “重新上市制度有助于化解退市实践中的风险、瓶颈和困难,也给已退市企业第二次机会,使其‘愿意下’‘能够上’。”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当前IPO保持常态化发行,退市制度得到严格落实,A股市场化程度及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改革多头并进、市场有序进退,将真正激活资本市场的“一池春水”。

  汇绿生态获批重新上市

  8月20日,深交所作出同意汇绿生态股票重新上市申请的决定,汇绿生态应当在三个月内完成重新上市的所有准备工作并进行上市交易。至此,第三只重返A股市场的个股诞生,与此同时,汇绿生态也成为首家退市后重新上市的民营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汇绿生态的前身为六渡桥,于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2000年,证券简称变更为华信股份,后因连续3年出现业绩亏损,于2005年终止上市。2014年,公司实施破产重整,汇绿园林原全体股东作为重组方,将100%股权分次注入公司,于2016年完成重整相关计划,公司主营业务变更为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景观设计及苗木种植等。2019年6月19日,汇绿生态向深交所提交了重新上市申请。

  重整后的汇绿生态,2018年至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8094.92万元、8275.54万元、8678.91万元;营业收入分别为7.41亿元、7.69亿元、8.14亿元;2020年度末,净资产为11.11亿元,符合重新上市的财务指标条件。

  深交所表示,重新上市制度作为退市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恢复持续经营能力、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退市公司提供重新回归A股市场的制度安排,对于畅通退市渠道、缓解退市风险、维护投资者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在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看来,注册制下,退市企业重新回归A股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只要满足相关要求,退市公司有意愿、有资格,是可以申请重新上市的。

  “在IPO常态化、退市常态化的背景下,未来申请重新上市的企业数量将会越来越多。”付立春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企业通过重组、做强主业、资源整合等方式,恢复持续经营能力,实现重新上市,将对其他退市公司产生较好的示范效应,也为建立更顺畅的“能上能下”市场常态化机制提供了基础和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汇绿生态目前还存在应收账款余额较高、收入波动性较大等需要关注的行业风险因素。对此,深交所已要求公司予以充分披露说明,投资者需认真阅读公司后续披露的相关公告文件,全面了解公司在宏观及微观层面的主要风险,理性合规参与交易,避免盲目跟风炒作。

  对申请重新上市公司严格把关

  退市后重新上市在A股市场已有两个先例。一家是长航油运,因长期亏损于2014年从上交所退市,2019年以“招商南油”的身份重返A股;另一家则是因“主动退市第一股”而被熟知的二重重装,在更名为国机重装后,于2019年向上交所提出重新上市的申请,2020年6月鸣锣回归。

  但并非所有的退市企业都有机会重返A股市场。退市公司申请重新上市,需要符合交易所上市规则相关规定的申请条件,并提交申报材料。对于企业因触及欺诈发行强制退市情形,其股票被强制终止上市的,不得申请重新上市。

  深交所表示,申请重新上市的公司,应当专注主业、改善基本面,真正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和增长潜力。对于只是形式上满足条件,但实质上主业不突出、治理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的公司,深交所将严把市场“入口关”,依法依规不予受理或不予同意其重新上市。

  分析人士表示,对申请重新上市的公司严格把关,是对投资者负责,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巩固市场主体良好基本面的重要举措。不只是重新上市,在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严把“入口关”已是必然监管趋势。

  “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是证监会2021年系统年中监管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原则中的内容。今年以来,目前共有331家公司首发登陆A股,IPO保持常态化发行。与此同时,IPO撤单数量大增,截至8月9日,科创板和创业板累计近130家企业撤回上市申请。

  “进退有序”市场生态逐步形成

  市场实现动态平衡,不仅要把好“入口关”,也要畅通“出口关”,形成能进能出、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良性市场生态。随着去年年底退市新规的落地,A股市场“应退尽退”正在得到贯彻落实,市场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初步形成。

  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6日,今年以来已有16家公司被强制退市。其中,8家触及财务退市指标,6家触及“1元退市”指标,北讯退、斯太退则是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首个年度报告,收到交易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此外,*ST航通因连续3年净利润为负,选择主动退市,营口港则因被大连港吸收合并而终止上市。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市场出清能力不断加强,绩优股与问题股的分化愈发明显。注册制的加速推行以及从严的退市制度使得“壳资源”价值降低,退市常态化、退市标准多元化使得这部分企业无处藏匿,未来通过市场化方式退市的企业阵容将进一步扩大。

  作为退市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上市制度给予恢复持续经营能力、完善治理结构、满足相关标准的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的机会,是疏通退市渠道、形成公司“能上能下”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

  专家表示,新证券法落地实施,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场化、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形成,在多方合力作用下,A股市场中“劣币”出清速度将不断加快,“良币”登陆市场的机制也会不断优化,企业上市、退市、重新上市的路径日益清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财经股市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QQ:2261036103,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