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包括海康威视、徐工机械等在内的诸多上市公司相继推出分拆上市预案。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若干规定》落地以来,A股市场中已有超过60家企业发布了分拆子公司上市相关公告,另有约20家港股上市公司也发布了分拆子公司至A股独立上市公告。分拆上市正在逐步升温。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已推行试点注册制,在拆分子公司重新上市的角度,有更高的便捷性。另外,这些子公司也符合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要求标准定位。对于投资者而言,一方面要仔细识别这些子公司的科创或创新属性,结合未来的成长情况,做出合理的估值判断;另一方面,对母公司的经营诚信情况和拟上市公司的业务风险要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从价值投资的角度选取真正好的分拆上市标的。
首单“A拆A”获证监会批复
2021年1月5日,生益科技分拆子公司生益电子到科创板上市获得证监会批复。公开资料显示,从申请被受理到注册生效,生益电子用时7个月走完科创板股票审核的整个进程。生益科技表示,通过本次分拆,生益科技将更加专注于主业覆铜板和粘结片的生产销售,生益电子则将依托科创板独立融资,促进自身印刷电路板的研发和生产销售。
事实上,上市公司选择分拆子公司上市大都是出于此类考量。“一般而言,分拆的子公司都是集团的优质资产,在二级市场可以获得更高的估值,从而提升集团整体的价值。”开源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分拆上市一方面有利于母公司更好地聚焦现有主业、提高管理效率,同时,缓解财务压力;另一方面,也能为子公司拓宽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促进子公司业务的发展,同时,来自二级市场的监管压力有利于提高子公司科学管理水平。
作为《若干规定》出台后首单落地的“A拆A”,生益电子的审核问询要点有哪些?受到市场各方的普遍关注。《金融时报》记者通过梳理包括生益电子在内的几家过会企业发现,监管层对拟拆分上市公司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发行人的持续经营能力、关联交易对发行人独立性的影响、股权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信息披露的一致性等方面。
华泰联合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张雷表示,独立性是常规问题,因为子公司之前在一个大体系内运作,分拆后能否独立经营、会不会有利益冲突则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除独立性之外,分拆的必要性、发行主体具备自主持续经营能力这两方面是监管层关注重点。中航证券投行部业务董事罗时道进一步表示,未来政策需要在防止母公司业务“空心化”、利益输送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
多家公司推出分拆上市预案
近一年多以来,表达分拆上市意向的A股公司陡然增多。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18日,A股市场中有63家企业发布了分拆子公司上市相关公告。在正式发布了分拆预案的44家公司中,有18家公司的子公司IPO申请获得交易所或证监会受理,包括生益电子在内的4家公司已成功过会。
2020年12月30日,比亚迪发布拟筹划控股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的提示性公告;2021年1月8日,海康威视发布关于分拆子公司萤石网络至科创板上市的预案。作为当前中小板市值排名前两位的上市公司,比亚迪和海康威视也都是各自行业的龙头企业。
孙金钜认为,四类公司较有动力实施分拆上市。一是业务多元化的大型企业,旗下有高成长性的优质资产,但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业务扩张;二是重资产型企业,通过分拆子公司上市缓解融资压力;三是国企改革大背景下,大型国企分拆子公司上市以盘活国有资产;四是平台型公司旗下孵化的优质子公司。
从行业角度看,拟分拆子公司大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上述63家“A拆A”企业中,母公司行业多集中在电子、医药生物和计算机。以徐工机械拟分拆的徐工信息为例,徐工信息以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相关软硬件产品及服务为核心业务,通过创业板上市,可加大徐工信息在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研发的进一步投入,提升其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A拆A”外,不少港股也选择分拆部分板块业务到A股上市。1月18日,天能动力宣布,分拆公司的普通股已于当日开始上市。孙金钜表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卓有成效,A股市场愈发成熟且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对于港股公司尤其是红筹企业而言,由于其主要业务在境内,分拆子公司回A股上市可以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同时,可以充分享受A股市场发展的红利。以港股天能动力分拆子公司天能股份回科创板上市为例,后者上市首日收盘市值为598亿元,对应PE28.9倍(TTM),而同一天天能动力在港股PE仅9.1倍。
分拆上市行为或将愈加普遍
随着“A拆A”正式起步,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举措渐次落地,当前,我国分拆上市的整体环境日趋成熟。陈雳表示,去年以来,分拆上市的公司已有不少,未来随着注册制拟全面推行,这部分增量依然会存在。
孙金钜又表示,得益于政策层面为A股分拆上市破冰,A股的不断扩容和国际化对优质资产吸引力不断增强,新兴产业的优质公司为了支持业务快速扩张,需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等多方面原因,预计未来优质资产分拆上市尤其是分拆至A股上市将成为大趋势。
分拆上市的热度持续升温,引发市场的炒作情绪也“蠢蠢欲动”。值得注意的是,分拆上市对于上市公司和拟分拆子公司而言,虽然是互利共赢的举措,但并非所有企业通过分拆子公司上市都可以取得“1+1>2”的效果。
“上市公司应充分考虑分拆上市是否有利于提升募资公司的业务聚焦,而不是削弱母子公司之间协同效应。” 申万宏源研报指出,实施不当的分拆上市也可能带来母公司业务“空心化”、子公司业务无法实质性独立而关联交易占比过大、母子协同效应削弱、大股东利用分拆上市套现、实施利益输送,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等问题。
此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将加强对分拆行为的全流程监管,严厉打击“忽悠式”分拆、虚假分拆、炒作分拆概念等市场乱象以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