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莞婧表示,夏季运动不仅可以帮忙改善代谢,运动损伤的风险也较低。“夏季温度高,运动时代谢增加、血液循环加速,对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功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有助于减脂塑形和提高心肺功能。”她说道,并且这个季节,人体肌肉粘滞性比较低,关节活动度大,因此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较低。同时,锻炼还有助于睡眠。
但相应的,在夏季这样的高温环境下运动,也会给心脏带来更大负担,而且体温升高和大量出汗还可能导致热相关疾病,如脱水、中暑、肌肉痉挛、头晕、恶心甚至脏器损伤。
因此,夏季运动要注意“五要”:
1. 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和服装
穿透气、宽松、速干的运动装,户外运动戴帽子、袖套,或涂抹防水防晒霜。室内运动注意空调温度适宜,并保持通风。
2. 要选择合适的时间
避免在10:00-16:00阳光直射时做大强度户外运动,可选在早餐后1小时(8:00-10:00)或傍晚(17:00-19:00)时间锻炼。
3. 要持续监测自己的身体状态
运动时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生理状态,如有明显气喘、心慌、头晕、恶心、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必要时就医。
4. 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强度不大的锻炼,在运动前“预防性饮水”,运动中途“少量多次”饮用温白开水。切忌暴饮,增加心脏负担。运动量大、出汗特别多,可以选择淡盐水或含糖电解质水。不喝汽水、咖啡、冰镇可乐等饮料。
5. 要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整理运动
运动前后进行充分热身和整理,可以让心肺更好地适应运动变化,避免运动损伤,减少运动后肌肉酸痛,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
同时,还要掌握“五不要”:
1. 不要贪凉
很多人喜欢大汗淋漓后“快速降温”,比如对着风扇、空调前猛吹,或直接用冷水冲脸、冲头、饮用冰镇汽水等,这样做是很不科学的。因为运动的时候血液大量涌向体表和四肢,而消化和心脑血管相对血流较少,如果骤然降温,可能导致头晕、心慌、胃肠功能紊乱。
2. 不要逞强
夏季人的体能消耗大,更要控制好运动量。有锻炼习惯的人,可以适当比春秋减少1/3运动量,时间控制在60分钟内。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从20分钟开始,不要突然进行高强度、长时间锻炼。
3. 不要太早或太晚运动
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也较高,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太晚锻炼不安全,且容易影响夜间休息。建议晨练安排在太阳出来后1小时,夜跑时间安排在睡觉前2小时。
4. 不要突击式运动
“暴饮暴食”的运动方式会加重心肺和关节负担。建议将运动时间均匀化分布,如果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可以每天利用碎片时间运动10分钟。
5. 不要在生病期间运动
对于有运动习惯的人,感冒症状在脖子以上,如打喷嚏、鼻塞等,可以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健步走20分钟;如果出现全身症状,如胸闷、咳嗽、恶心,肌肉疼痛、发烧等则不建议运动,日常生活也避免过于劳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朱馨月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王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