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要求,更好发挥景区传播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作用,更好提升景区员工与旅游者的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提升合理引导柔性规范水平,寓引导于服务之中,以优质服务增强引导效果。另外,优化公共空间,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精细化管理,为旅游者增强规则意识和文明理念创造良好环境。
另外,指南强调,聚焦旅游过程中不文明行为多发易发环节和时段,及时建立健全服务引导规则和应急处置预案,强化旅游秩序管理。紧盯景区出入口、重要参观点、露营地等重点区域,自由行旅游者等重点人群和法定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增加人员配备,强化服务引导。
针对不同景区类别特点和各类旅游者群体,开展特色化、分众化、差异化服务和引导。落实好游前把关、游中管理和日常教育,确保入园、游览、交通、餐饮、娱乐、购物等各个环节提示提醒到位、引导劝导及时。
提示引导来访旅游者增强安全意识,不盲目追求刺激,不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或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学习安全知识,提升应对地质、气象等灾害的应急避险能力,注意用火用电、特种设备使用等安全。
指南就文明入园、文明游览、文明交通、文明观演、文明餐饮、文明购物以及文明如厕等多方面提出详细引导。文明入园引导方面,在景区入口、游客服务中心、交通换乘中心等游客集散地的显著位置,采用多种方式提醒旅游者文明旅游。设置1米间隔线、隔离栏杆、遮阳棚等设施,通过广播提示、分设团队和散客通道等方式,引导旅游者保持安全间距、文明有序入园。文明游览引导方面,讲解服务过程中有文明旅游提示和安全风险告知;便捷投诉渠道和处理流程,广泛征集旅游者对景区管理服务的意见建议,从源头上减少不文明行为发生。
另外,针对不文明行为处置方面,指南提到建立文明督导员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查检查,及时劝止处置不文明行为。提高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监测信息化水平,最大化消除监管盲区,增强不文明行为识别、响应、处置能力。落实《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将违反法律法规或违背公序良俗,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或被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判决或裁决承担民事责任,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采取适当方式,对旅游不文明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