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国庆佳节即将到来,很多人趁着放假大快朵颐。美食虽好,但吃得不对,可是会让人受罪的,首当其冲的便是消化不良。一般人觉得消化不良不是什么大事,自己吃点消食药就行了,但在医生眼中,消化不良分很多种,不同种类有不同的处置方式,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消化不良”也分很多种
提及消化不良,大家一般的理解是肠胃不适。在消化科门诊中,消化不良是最常见的病种,主要症状表现为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烧心、反酸等。
很多疾病都能够导致人体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其中又以消化系统疾病居多。根据能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胃镜下排除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且本身无其他脏器器质性疾病。也就是说,饮食不当引起的消化不良通常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如何判断自己得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如果在半年内反复存在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不适、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不适,前两种症状在一周内发生超过3次,后两种症状在一周内发生超过1次,并且本身无其他系统疾病器质性疾病,就可以明确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当然,不是每个患者都会出现上述全部四种症状。如果仅仅存在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不适感,或者以这两个症状为主,偶尔伴有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不适,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餐后不适综合征亚型;如果仅仅存在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不适,或者以这两个症状为主,偶尔伴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不适感,则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痛综合征亚型。
由此可见,功能性消化不良也分为很多种情况。由于症状表现不同,同样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治疗会有很大差异。比如以胃胀为主,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进胃动力的药;以胃疼为主,则使用奥美拉唑、铝镁加混悬液等抑酸保护胃黏膜的药。
所以,患者应在发现症状后及时到医院专科就诊,不要自行用药。这种病虽然一般不会致命,却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一个人持续被功能性消化不良所困扰,容易引起焦虑或抑郁,反过来又会加重相关症状,造成恶性循环。
中医治疗重在疏肝解郁
曾有一位年轻女性患者因“反复胃脘部胀满不适1年余,加重1周”前来就诊。她自述的主要症状是:只要吃完饭,胃里面就像有个秤砣一样,撑得要命,打个嗝稍微能舒服一些,过会儿又胀起来了;平时胃口差,三餐基本感觉不到饥饿,到饭点了就跟着大家吃饭,其实并不想吃;工作压力大时,情绪容易激动,动不动就发脾气;大便还算正常,每天1次。胃镜检查结果提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她也吃了不少促进胃动力的药和消化酶类药,但没好几天又犯了。
这位患者在中医诊断中属于“痞满”,证型是肝郁脾虚证。中医强调肝气旺盛太过,容易“欺负”脾胃,导致脾胃虚弱,出现相应的不适症状。因此,治疗上以疏肝健脾为主,选用柴胡疏肝散为底方加减,这是疏肝的经典方剂。肝气舒畅了,情绪高涨了,胃口自然就打开了,同时患者要保持心情愉悦、三餐规律、饮食清淡,将肝脾和谐相处阶段维持在较长时间,毛病自然就不会再犯。
对于很多人来说,“胃脘痛”容易理解,“痞满”可能比较陌生。中医对该病的解释非常形象化,是以自觉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临床特点,也就是说主要以主观感觉为主。这就是医生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后觉得没有多大问题,但患者还是感觉明显不舒服的原因。
按照具体亚型来分,餐后不适综合征属于“痞满”;上腹痛综合征属于“胃脘痛”。中医认为,情志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因素中占有很大比例,这与西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是一致的。在抑郁状态下,通过脑肠轴影响胃肠运动、分泌功能及胃肠感知,使胃的运动功能与分泌功能停止或减弱,肠蠕动呈抑制状态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另一方面,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情易反复,影响生活质量,导致患者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两者互为因果使疾病难以治愈。
有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抑郁状态患者以肝气郁结证比例最高;合并焦虑状态患者以肝气犯胃证比例最高。很多人都体会过“气都气饱了还吃什么”的滋味,经常生气也会导致消化不良。对此,中医在治疗上注重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使情绪从负面调整到正面。
哪些消化不良症状需做胃镜
在门诊中,经常会遇到拿着胃镜和病理检查单的患者,忧心忡忡地说自己的病挺严重——慢性浅表性胃炎。还有一些患者对临床大夫的诊断产生怀疑,“胃镜结果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你怎么给我诊断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疾病诊断流程。
消化科的患者来到诊室自述不适症状,接诊医生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做胃镜,胃镜大夫负责出胃镜报告,病理医师负责出病理结果,然后再由接诊医生结合两个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由于胃是食物机械性消化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研磨作用很容易造成胃黏膜损伤,进而造成胃黏膜间质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因此,从病理学上来说,人的胃或多或少都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反应。当病理结果提示胃黏膜仅存在单纯以少量淋巴-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时,是可以视作功能性疾病的。也就是说,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来诊断。
一般来说,如果出现上腹部疼痛、烧灼感或胀气、餐后饱胀、早饱感、恶心、呕吐、嗳气症状,胃镜检查排除有溃疡、糜烂、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明显器质性病变,均可考虑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令人“又爱又恨”的胃镜。胃镜是检查胃部疾病最直观的医学手段,一些消化不良的患者,需要做胃镜才能排除其他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但是现实中,对于胃镜检查,有的患者态度积极,有的患者却很排斥,认为“没必要做”。我们建议年龄不超过30岁,仅饭后有不舒服症状且能很快缓解,无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外卖等情况的患者,暂时不用做胃镜;对于经常反复出现消化不良症状,三餐不规律,身体消瘦,家族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需要遵医嘱做胃镜。
做到四点助肠胃健康过节
综上,功能性消化不良需要由专业医生来诊断,不要自行判断。当医生认为很有必要做胃镜检查的时候,千万别犹豫,以免耽误病情。
国庆将至,从脾胃病科医生的角度,给大家四条健康提醒。
一是合理安排假期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二是平时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尽量控制出门游玩的时间,避免因过度疲劳或水土不服,加重胃肠负担;
三是在外饮食注意三餐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
四是饮食以清淡为主,尽量食用易消化食物,不宜食用产气多的食物,如豆制品、马铃薯、面食、高脂肪食物等,少吃油炸、腌制、烧烤、生冷、辛辣、甜腻之品。
国庆节后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天气从凉爽转为寒冷,大家切勿贪凉,做好防寒保暖;饮食上提倡“减辛增酸”,少吃葱、姜、蒜等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大枣、莲子、核桃、山楂等甘酸之品,以起到滋阴润肺之效。
延伸阅读
什么是器质性消化不良
器质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所致,临床上主要包括两大类。
1.消化性溃疡,包含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痛,伴反酸、嗳气、上腹部局限性压痛等特点。其中,胃溃疡表现为餐后疼痛,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饥饿疼痛。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主要涉及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三餐不规律等,该病会导致慢性失血,引起贫血,重症会引起胃穿孔等急腹症。此外,胃溃疡久治不愈,还有导致癌变的风险。因此,治疗主要以服用清除幽门螺杆菌、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为主,规律服药后,溃疡能够很快治愈。
2.肝硬化(代偿期)导致的消化不良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一般乏力、食欲减退出现得较早且较突出,可伴有腹胀不适、恶心、上腹隐痛、轻微腹泻等。这些症状多呈间歇性,因劳累或伴发病而出现,经休息或治疗后可缓解。目前,我国肝硬化的病因主要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胆汁淤积、肝静脉回流受阻、遗传代谢性疾病、中毒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容易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从而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可危及生命,治疗不及时会向肝癌转变。
此外,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也可导致器质性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