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周,武汉迎来了首场大型水上体育赛事——第四届武汉水上马拉松。
在所有参赛者中,除了32名参加10公里竞技游的专业选手外,其余600位均为在武汉抗疫和防汛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业余选手。
疫情中,这些各行各业的勇士与这座城市一同挺过难关;疫情后,他们又通过逐浪东湖的方式宣告——武汉的经济生活全面走向复苏。
“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走”
平时爱好游泳的龚卫兵是一位电力职工,1月25日正月初一他正在湖南老家陪伴家人,当收到湖北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电力紧急援建函后,他火速组织了一个16人的团队于初三一早赶往施工现场。
雷神山三天三夜、火神山五天五夜……龚卫兵和同事们不顾休息也不计报酬,夜以继日的工作,出色地完成了抢建。
原计划的任务完成后,团队本可以在自行隔离14天后返乡过节,但眼看着医院电力系统的运转已经超过负荷,龚卫兵们自发地留了下来,“这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走。”
随后的日子里,他们的身影活跃在武汉十多家医院,通过抢建扩容电力,其中也包括最为危险的武汉金银潭医院。
当时防护服等医疗资源紧张,龚卫兵离病人最近的时候只隔着一块木板,但他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时间紧迫顾不上那么多了 ,满脑子就是想和时间赛跑。”
“武汉是我们共同的家”
热爱马拉松和游泳的武汉市民曹赟不是第一次参加水马了,但这一次尤其让他感到振奋。
“组委会邀请了我,我非常感动,这是大家对我们抗疫志愿者工作的认可。随着这样的大型比赛的举办,武汉可以说是真的‘满血复活’了。”
曹赟是一位建筑设计师,在疫情最紧张的阶段,他加入了“武汉是我家”志愿者组织,成为了一名司机,从事医疗人员和防疫物资的转运。作为一个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司机队伍,他们的团队常驻司机超过50人。
回忆加入志愿者行列,他表示:“大年三十的时候,从一个医生朋友那听说前线缺少物资,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当时就跑了好几家超市,购买了方便面等食品,送到了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
按照曹赟的说法,自己开始对疫情并不太清楚,自己除了口罩,也没有其他的防护品,只能随身带一瓶高度白酒,为汽车消毒。但他说人到中年,身上是必须负有责任的。
“我上有老下有小,这个时候为城市做一点事,也是保护我自己的家人。武汉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自己要守护好。”
同名同姓的抗疫英雄
在曹赟的描述中,太多素不相识的人自愿挺身而出,这尤为令他感动。的确,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此番武汉水马上,英雄挑战方阵中就出现了两个同名同姓的抗疫勇士。
疫情发生后,汉口医院骨外科主治医生张力正在同济医院进修,他火速回到医院上岗,和同事们全部抽调到了该院呼吸二科参与救助,之后的26天里,他每天承受8至12小时的高负荷工作。
在医生张力努力救治病人的同时,建筑防水专家张力正在参与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从接到任务到最后完工,四天里他几乎没有什么睡觉的时间,累了就临时眯一会……
这一次两个奋斗在抗疫第一线但之前从未谋面的张力因为水马相识——两人在同一个方队里又因为一起训练多日,成为了朋友,颇有些相见恨晚。
医生张力说:“我们平时都热爱运动,这为我们随时投入高强度的工作提供了支撑。”
“我想到还要游泳,最终挺了过来”
比赛当天,上午9点鸣枪后,32名专业选手率先跃进东湖,之后12个“英雄挑战游”方阵依次下水。
大年初一在转送病人时不幸感染新冠的医生朱春梅是第四次参加武汉水马了,她告诉记者,健康的体魄与坚强的意志是支撑自己战胜病魔的一个关键。
“在医院住了55天,血氧曾低到93,一度有种快不行的感觉,我想到还要游泳,最终挺了过来。”
经过激烈比拼,湖北队的18岁小将陈鑫堃力压队友张旭,以2小时1分56秒率先抵达终点拍板,成为武汉水马10公里专业竞技游男子组新科冠军,同样来自湖北队的19岁选手俞如意,以2小时11分23秒将女子组冠军收入囊中。
在10公里专业竞技组完赛后,12支英雄代表方阵也成功游抵长天楼起水处。
“我是搞基建的,所以很清楚,现在的武汉经济生活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大家以体育活动之名相聚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奋勇向前,这样的场景让我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武汉回来了!”
一如疫情期间坚守后勤保障岗位的中建三局二公司员工杨文静所言,武汉农商银行杯2020武汉水上马拉松的举办标志着一座城市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