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着眼现在,数字人民币暂局限在试点区域内,尚未全面铺开,公众的认知度也较低。有一些受访对象告诉记者,他们曾经收到数字人民币红包,但由于不了解可以在哪里消费,“红包就自己消失(过期)了”。
从内部条件看,一轮轮试点都是从应用场景、使用体验、承载规模等各个维度对数字人民币的实际使用能力进行测试的,只有更多真实的用户数据,才能检验出这一技术的高并发处理能力之成色;从外部条件看,前期试点工作的推进也是为日后数字人民币的流通打下基础,一方面是参与流通的银行、非银支付机构的接入,另一方面是商户和消费者对数字人民币的接受度。
对于消费者来说,影响他们使用数字人民币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外部条件,也就是使用环境是否足够便捷。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在北京、上海两地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普遍表示,听说过数字人民币,但不了解,还不会主动去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够方便的了,我应该不会用数字人民币。”其中一位女士如是说。
“如果以后大家都用,到处都能用,用起来很方便,那我应该也会用。”一位受访消费者直言,自己的支付习惯完全是“随波逐流”。另一位女士则在了解到数字人民币由央行发行这一背景后表示,“我应该会用,出于对国家的信任。”
若以银行Ⅲ类账户的推广历程为鉴,可见建立起用户新的支付习惯并不容易。一位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尽管在2018年前后,银行曾大力推广过Ⅲ类账户,但目前实际使用的人其实还是很少,主要是在年轻人群体中,“像一些大龄群体,很多人也不想再费力改变原有习惯了,而且电子支付也受设备、网络等条件制约。”
与彼时情况有所不同的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将金融业态推向场景服务模式,而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正是围绕着一个又一个应用场景展开的。目前,多家银行均在不断探索丰富数字人民币的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在线下收款、薪酬代发、民生缴费、教育医疗及预付费卡等便民惠民场景的应用。
“商户铺设、技术测试这些硬条件完成以后,未来可能公职人员、银行等机构职员的工资会有一部分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这种方式将会使消费者形成新的使用习惯。”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一些参与数字人民币推广工作的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数字人民币发放部分工资。
其实,对于企业来说,接入数字人民币也可以得到降低支付交易费率等切实的好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成本优化。
自上而下的推动之下,数字人民币能否如同支付宝、微信支付一般,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