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渠道再传爆款基金消息,当日首发的汇添富数字生活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受到市场追捧,实现“一日售罄”。据了解,该基金募集上限为120亿元,应该会实施比例配售。此外,同日进入发行的富国均衡策略也获得较好的募集效果,有望提前结束募集。
受到近期市场调整影响,新基金整体发行热度较前期明显减弱,仅一些具有品牌感召力的基金经理的新产品比较受关注,出现明显分化趋势。若市场持续震荡,这一格局有望延续。
又一只百亿新基金出炉
昨日,汇添富数字生活主题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进入首发。这只“以布局数字经济”为主题的混合型基金受到市场欢迎。昨日中午一位渠道人士就告诉记者,该基金首发规模已超过百亿。昨日下午4点半左右,来自渠道消息称,该基金一天吸引资金超过180亿元,成为又一只百亿级“一日售罄”新基金。
据悉,汇添富数字生活六个月持有混合原计划销售时间为11月16日至11月20日,募集规模上限为120亿元(不包括募集期利息),投资于数字生活主题上市公司股票资产占非现金基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其托管行和代销行均为中国建设银行。
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杨瑨为清华大学工程学硕士,拥有7年行业研究经验、3年基金管理经验。他曾表示,未来新基金将主投信息技术和技术应用,具体来说,拟投资标的涉及行业主要包括电子、计算机、通信、传媒、消费、医疗服务等行业。据了解,目前汇添富基金采取“明星基金经理+团队制”的组织模式,助力基金经理驾驭大规模基金。
此外,同日进入发行的富国均衡策略也获得较好的募集效果,估计会提前结束募集。据悉,该基金拟由绩优基金经理刘博出任,他拥有8年证券从业经验,投资风格稳健,偏好长期价值投资和逆向布局,追求中高收益的同时重视控制回撤。
百亿新基金达到38只
加上昨日“诞生”的这只爆款基金,今年以来发行的百亿新基金数量也增至38只。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今年已成立1232只新基金,首发规模合计超过2.68万亿元,平均发行规模达到21.74亿元。随着近期不少爆款基金的涌现,今年新基金发行规模继续被推高。
从百亿基金数量来看,截至11月15日,百亿新基金达到37只,其中,“一日售罄”基金有15只,目前这两大数据都有所增加。
当前的新基金募集速度令人想起了2007年、2015年,这两个牛市阶段市场热情度也非常高,涌现出不少百亿级基金。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预计,权益类新基金发行还将火爆,也会刺激基金公司进一步加大对权益基金布局。
新基金发行规模往往是市场一大风向标,爆款基金的频频出炉给市场带来较多增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权益类新基金已经给市场带来万亿级增量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后续还有不少具有“爆款”潜力的基金,如姚志鹏的嘉实动力先锋、王健的中欧均衡成长、刘江的汇添富高质量成长精选2年持有等,不少产品已经启动了宣传攻势。未来伴随着爆款基金继续发行,不仅会推高新基金发行市场规模,更给市场带来更多“弹药”。
公私募仓位处历史高位
近期市场震荡,而公募、私募基金的仓位仍处于高位。
好买基金数据显示,11月9日至13日的一周,偏股型基金整体小幅减仓0.13%,当前仓位为66.41%,其中,股票型基金仓位下降0.89%,标准混合型基金仓位下降0.03%,当前仓位分别为85.29%和63.90%。目前,公募偏股基金仓位总体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基金配置比例位居前三的行业是轻工制造、医药和机械,配置仓位分别为5.42%、4.35%和4.32%;基金行业配置上主要加仓了轻工制造、机械和餐饮旅游,加仓幅度分别为0.69个百分点、0.68个百分点和0.48个百分点。
私募排排网组合大师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股票私募整体仓位指数为77.90%,环比降低0.32个百分点。分规模来看,百亿私募仓位最高,为82.16%,环比降低0.1个百分点,其中,61.40%的百亿私募仓位超过八成,仅4.36%的百亿私募仓位低于五成;50亿规模私募仓位指数为80.17%,近五年内首次突破80%,上一次突破80%要追溯到2015年6月。
展望后市,国泰基金认为,股票市场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未来重点关注有色、化工、机械等细分板块;消费板块重点关注可选消费,如白酒、竣工产业链;科技板块中的消费电子、新能源车板块属于景气向上阶段,将受益于景气向上与“十四五”规划的催化。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认为,结合债务违约分析和参考ERP对未来一年市场走势的预判效果,短期依然是震荡市。结构上,后续信用利差上行会导致小盘股估值有下行压力,信用利差上行与再通胀预期强化顺周期板块配置逻辑,顺周期优选景气左侧反转的化学制品、通用机械、工业金属、电气设备自动化、白电、家具,以及景气持续修复的化纤、工程机械等。
德邦基金表示,由于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市场都走出了牛市,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特别是过去两年备受市场追捧的消费、医药、TMT整体估值追平处于历史高点。鉴于过去两年市场整体的浮盈、估值水平和政策的变化,对后市需要适当降低收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