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的朋友圈被一本书刷屏了。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的参与者,都对此书津津乐道。由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撰写,并在近期出版发行的《价值》一书,不仅出现在各投资类微信号,也出现在了各大佬的办公桌上。不过与多数大热的事件一样,有褒扬,也必有质疑。争议的焦点,就在于书中所提的宏大主题“长期主义”。
其实对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争议,在A股市场一直存在。信奉者自然对此书甘之如饴,我们今天聊天用的微信、购物用的京东、睡前刷的抖音、搜索用的百度、订餐用的美团,背后都有高瓴的影子,这些都足以让信奉者信服。当然也不乏质疑的声音,质疑者称,坚持长期主义的投资者,怎么也会短线操作呢?比如被媒体一直谈到的一笔投资,自2010年高瓴开始投资京东,至2018年逐渐减持成散户,但之后京东竟涨了3倍多。此外,质疑者还列举了一些其他持有期很短的例子,来佐证其的“伪长期主义”。
客观地说,拿着放大镜去检验每一笔投资的好坏有失公允,毕竟投资是与未来的不确定而战,检验投资优劣的分水岭应该是胜率的大小。所以对于专业投资者而言,追求每一笔投资尽善尽美,不及中长期创造整体价值更有意义,也就是巴菲特所说的“追求模糊的正确,而不是精确地错误。”
如何理性看待“长期主义”?如果说“长期主义”不能简单地用持有周期来衡量,从投资追求大概率胜率出发,长期主义如何创造整体价值呢?或许可以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找到好的资产,二是坚守,静待时间检验那些可以持续创造收益的资产。那么普通投资者提高长期投资胜率的办法,简单地说就是选择与可持续。
如何找到好资产呢?这一点可以借鉴《价值》这本书中的方法,首先是如何看待好资产。张磊认为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商业洞察力,即对人、生意、环境和组织的深刻理解。人是核心,专业是基础;生意是赛道,即使短期静默,长期酝酿着指数型的增长;环境是投资的窗口,也可以是质变引起量变的关键时点;最后是组织,一个企业需要有鲜明的战略和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的坚持下去。对于一只基金而言,“基金经理、投资方法、市场环境、基金公司”也可以理解为“人、生意、环境、组织”的四个定量评价维度,去寻找未来长期可期的基金产品。
至于可持续,或许需要两个维度去解读。一方面是现金流的可持续,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投资还是投机将影响其投资行为。如果是投资,才有机会谈建立长期理财的习惯。于拥有理财习惯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定投可以看作是可持续的现金流投入,相较于一次性投资负担更小,更有益于淡化短期波动而养成长期理财的习惯。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不停打造属于自己的“护城河”,工作收入的增长才是人生长期投资的基本保障。
另一方面,可持续也表现在对产品的定性理解,无论是短期的大涨还是大跌,都应有判断是偶然性还是必然性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大涨时判断是否存在市场热点博弈,大跌时观察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方法论是否有漂移,从而进行判断短期的波动是否会影响未来的可持续性。
不过,好的资产与可持续的投资方式也不是长期投资的全部,正如张磊在《价值》中所言,时间是有跨度的,需要站在更长期的视角看待;时间是有成本的,选择比坚持更重要;时间是有力量的,复利会带来指数级的改变;但不要忘记,时间是复盘的最好方式,再好的资产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但如果不是基本面的改变,短期大跌兴许是持续投入的好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