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财经股市网
70年巨变·邯郸与共和国共成长
首页 > 科技 > 正文

虚拟数字人“扎堆”亮相 商业化仍艰难探索

科技来源:中国经营报2022-01-15 11:53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虚拟偶像、智能助理、数字员工、虚拟大学生……各种各样的虚拟数字人,近两年来密集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并参与到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尤其在“元宇宙”概念大火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向虚拟数字人领域试水和布局。

  AI(人工智能)数字人提供商追一科技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2021年“元宇宙”概念火热,“对虚拟数字人领域来说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作为未来元宇宙交互生态的重要一部分,数字人的社会认知和市场需求维度都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除了传统的文娱游戏消费领域,在企业级市场,数字人也开始逐步落地应用在服务、营销、导购等一些业务场景,但整体来说,数字人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大爆发还需要技术与行业融合,拓展更多场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市场研究机构量子位《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指出,预测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该报告将虚拟数字人划分为“身份型”和“服务型”两类,前者的市场规模预计为1750亿元,占主导地位;而服务型虚拟数字人的总规模则超过950亿元。

  针对虚拟数字人的发展现状及商业化前景,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从业人士和第三方专家。业界普遍认为,得益于技术进步及社会认知度提升,虚拟数字人在营销、服务等功能场景中已显现出一定的优势,各领域的头部企业都在试水或布局,但虚拟数字人产业在实现规模化、商业化方面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重点渗透场景:营销、服务

  追一科技前述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涉足虚拟数字人服务是有一定的发展路径的,团队主攻的是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NLP),最初向客户提供文本语义智能理解,之后拓展到智能语音理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客户需要一个真人的形象,因此公司形成了智能语义、语音和视觉的AI全栈服务。“在交互型数字人中,真人形象带来的体验最好,市场需求潜力也最大,目前追一科技已经在金融、电信、政务等领域落地了真人形象交互型的数字人。”比如在银行、税务等服务场景里,虚拟数字人能够7×24小时在岗服务,解决标准化的答疑工作,对于企业客户来说能够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其比较生动的真人形象能够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号称“清华大学首个原创AI虚拟学生”的华智冰,在2021年引发了业界的不少关注,其使用的是小冰框架。小冰公司CEO李笛在2021年9月时公开表示,在近一年里用户使用小冰框架创造出的AI人约有1700万个。记者了解到,通过小冰框架生成的各种AI数字人具备唱歌、作诗、绘画、聊天等多种人类特征,已在金融、零售、汽车、地产、纺织等领域实现落地应用。

  除了to B领域的企业级应用,to C市场的虚拟数字人渗透更为明显。比如在2020年由次世文化打造的国风虚拟偶像“翎_Ling”,在2021年已经与十几个品牌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商业合作,还参与了央视综艺。与其合作的一家互联网健身服务平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此次合作在95后年轻群体中得到较好的反响,帮助品牌拓宽了目标受众群体。

  商业数据公司克劳锐在《虚拟代言人的品牌营销价值洞察报告》中指出,与欧美市场相比,国内虚拟数字人起步稍晚,大致在2020年开始进入加速发展期,这从大部分虚拟人在主流社交媒体的注册时间集中于2020~2021年也可见一斑。虚拟代言人对真人的替代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品牌营销与虚拟代言人深度结合。

  一位从事影视娱乐行业数年的观察人士告诉记者,很多国际或者本土品牌都开始与虚拟数字人联合,主要的功能场景是营销。年轻人尤其是Z世代,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虚拟技术拥有较高的热情,更容易接受和喜欢虚拟人物。但是另一方面,许多虚拟偶像或者代言人都是“一锤子买卖”,缺乏持续性运营成功的案例,大多数品牌方只是尝鲜或试水,是否加大投入仍在观望探索中。除此之外,像“翎_Ling”这样的虚拟偶像也曾因为代言口红“翻车”,原因是没有真正试色、呈现产品效果完全是虚拟的,被部分用户诟病“不用心”。

  谈及部分虚拟数字人出现在电商平台或者直播间,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相对于真人,虚拟数字人还不具备足够的智能化与互动性,短期内恐怕较难普及,未来随着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进步与完善,能否释放出新的商业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商业模式持续探索中

  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张书乐认为,元宇宙目前只能算是“史前阶段”,目前技术所能承载的虚拟数字人整体表现能力,还无法达成真正的虚拟偶像,或者真正智能化的助手角色。我们看到部分影视娱乐公司已经在生产或使用虚拟偶像,是因为在元宇宙的热潮中,将过去已经探索中的虚拟偶像加速推进一把。随着AI等技术的日益成熟,虚拟数字人有望成为发展趋势,每一个人均可以在元宇宙中重塑自己的形象与人设。

  小冰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从应用方面讲,数字虚拟人实际不仅仅停留在虚拟偶像、虚拟主播上,还有更多的落地场景。这些场景是需要小冰联合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去思考、去挖掘,把小冰的技术和客户应用场景紧密结合到一起,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虚拟人。

  当前虚拟数字人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不断丰富,相应的商业模式也在持续演进和多元化。从产业链来看,基础层包括VR/AR眼镜、大屏等显示终端、光学器件、传感器、芯片、建模软件、渲染引擎等,平台层涵盖建模系统、动作捕捉系统、渲染平台、解决方案平台、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而在应用层,不同外形、不同功能的虚拟数据人赋能影视、传媒、游戏、金融、文旅等领域,根据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下一个阶段,小冰公司会针对每个行业进行不同的技术与落地布局。相应的技术就需要更多的拓展,会对不同行业做针对性的开发。

  广发证券在研报中对虚拟数字人的商业化前景持较乐观态度。其将虚拟数字人划分为IP型和非IP型两类,前者主要通过拓展粉丝经济变现,如虚拟偶像、虚拟KOL、虚拟品牌代言人、明星原型虚拟人;后者包括三种,一是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单体产生经济效益不高,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劳动力,实现降本增效,二是直播型,因无时长限制、成本可控等优势日趋凸显,包括阿里、京东、抖音、B站等都在积极布局,三是身份型,即虚拟世界中每个人为自己创建的角色。研报指出,从商业化来看,虚拟数字人有望成为元宇宙产业链版图中最先快速发展并规模创收的产业。

  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维势咨询创始人顾伟认为,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虚拟数字人基本在游戏、娱乐、广告、直播等消费领域已有渗透,此外取得规模化渗透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电商、银行、医院、企业、教育、政务、党建以及个人服务等。虚拟数字人产业未来商业模式的着眼点应该是在把虚拟数字人的作用往真人的价值和功能上去靠,弥补实体机器人或者说元宇宙机器人在时间、空间和成本上的短板,这里对真人往往不只是一个替代,而是服务于真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财经股市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QQ:2261036103,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