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热映的影片《我和我的家乡》中,一座矗立在农田中间的 5G 基站,彰显了中国 5G 建设的热情。国庆节前夕,中国 5G 基站已达 60 万个。
不过,围绕 5G 应用、5G 技术等,也有不同的声音存在。例如,最近有声音认为,5G 成本高昂,技术上不够成熟,找不到应用场景,5G 投资已过度超前。
的确,与 3G 和 4G 时代相比,中国在 5G 时代第一次走到领跑位置:发牌照时间处于第一波;技术上,中国 5G 标准必要专利居全球第一;终端上,中国 5G 手机产量一骑绝尘;中国还拥有较为完整的通信业产业链。
产业上的领先也让中国进入创新“前沿区”,需要不断攻克技术、应用、成本等问题。例如,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准备在全国范围建设 5G 独立组网的国家,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5G 技术距离成熟还有待时日,中国须走在创新前沿。现在国际标准组织 3GPP 已发布 R15、R16 两个 5G 标准版本,其中面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低时延高可靠应用场景的标准,于今年 6 月底才刚刚完成。面向大连接低功耗的海量机器类通信场景的第三版标准(R17),预计 2021 年年底完成,随后相关设备产品的成熟则需要更长时间。
在应用上,超高清直播、云游戏、虚拟现实等应用初现雏形。5G 矿山、5G 港口、5G+ 工业互联网等一系列行业应用不断落地,上百个应用场景在不断探索中。但能够盈利的 5G 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
电信行业专家表示,当前中国 5G 应用探索已进入“创新前沿区”,尤其是面向企业、面向政府的 5G 应用已无现成经验可循,需要比 3G/4G 时代付出更大的试错成本。
尽管如此,中国仍需要适度超前布局 5G。杀手级应用的出现有赖于网络先行。3G 的出现带火了移动电子商务和社交应用,4G 激发了移动支付和短视频等,这些“杀手级”个人用户业务基本出现在网络商用2-3 年之后。
5G 对经济有巨大的引擎作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室原主任史炜认为,5G 作为底层传输网络,需要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计算的革命性变化,如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由此才能助力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这也需要网络先行。
电信业专家陈志刚表示,5G 适度超前投资,对于提高 ICT(信息通信技术)资本规模,继续扩大数字经济在 GDP 的比重,意义重大。
超前布局 5G 已成为共识。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数据显示,截至 9 月中旬,全球已有 101 家运营商,在 44 个国家或地区,推出了一种或多种符合 3GPP 标准的 5G 商用服务。
5G 技术产品成熟有其客观规律。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表示,从网络和应用的关系来看,适度超前的网络是应用发展的基础。未来 3 年,5G 仍将处于“导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