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产规模稳健增长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从市场较为关注的不良率和资本充足率情况来看, 2023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2%,与上季末基本持平。资本充足率为14.66%,较上季末下降0.2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
资产规模稳健增长 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稳健增长,其中,大型银行资产增长速度更快。
数据显示,2023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06.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71.5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占比42.2%;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69.6万亿元,同比增长7%,占比17.1%。二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9.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0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6%。上半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今年以来,面对充满挑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金融管理部门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特别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
2023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67.1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4万亿元,同比增长25.7%,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6.5万亿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从相关指标看,二季度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稳健增长,投向实体经济信贷占比稳步提升,反映银行部门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大。尤其是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速增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反映出银行资产结构持续优化,银行服务普惠小微企业的能力也在稳步提升。
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电视会议,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价格要可持续”。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王青看来,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将朝着稳增长方向进一步发力。银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中流砥柱。专家认为,下一阶段,银行业需要围绕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金融支持。从金融机构自身来看,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强化风险管理水平,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资产质量整体稳定 利润增速有所下降
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
从市场较为关注的不良贷款情况来看,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3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2%,与上季末基本持平。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66%,较上季末下降0.2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7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8%,分别较上季末下降0.21个和0.22个百分点。
“尽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上升,但不良率整体稳中有降,同时,资本充足率高于监管要求,拨备率维持高位,银行经营保持稳健。”周茂华表示。由于国内经济处于恢复阶段,近三年来经济波动较大,部分行业、企业仍面临一些困难,商业银行需要关注潜在不良风险等问题。同时,在全球复杂的经济环境下,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值得防范。
为应对潜在风险,行业整体已经增加了贷款损失拨备计提力度。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6.6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989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06.13%,较上季末上升0.9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35%,较上季末上升0.03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有所下行。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为9.67%,较上季末下降0.66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75%,较上季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在专家看来,商业银行利润增速下降,主要是国内经济处于恢复阶段,实体经济盈利相对于往年低。同时,近年来,银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为提升自身实力,注重增加内源性资本补充,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资产规模扩大较快也造成了利润增速的相对下降。
人民银行在近期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周茂华表示,当前,我国国内经济稳步恢复,企业经营状况逐步改善,有望持续带动银行经营质量和盈利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