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来,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下,境内外汇市场走出了一波美元强、人民币更强的独立行情。即便在国内多次降准降息操作,中美利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境内外交易价一度还创下了2018年4月以来的新高。衡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自2020年7月底的91.42开始一路震荡上行,并在今年1月底达到103.43的高点。随着美联储加息的渐行渐近,不少分析认为,尽管当前人民币汇率仍维持强势惯性,但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靴子”落地,今年人民币汇率有望适度回调,更好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不过,即便有所回调,人民币汇率仍有足够弹性空间保障国内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汇率坚挺的
寻常与不寻常
人民币汇率逆势走强的独立行情已持续大半年,其坚挺程度超出市场预期。这主要得益于去年以来货物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顺差增长带来的结售汇顺差大增。
国家外汇局近日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5545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8%;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3323亿美元,增长56%。2021年1~12月,银行累计结售汇顺差累计结售汇顺差2676亿美元,同比大增近69%。
不过,即便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顺差显著增长,但在美国加息预期强烈而中国降息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竟然升值,也颇为不寻常。
中泰证券研报认为,事实上,观察美元兑离岸人民币与美中利差的关系可以发现,自2018年之后两者走势就开始背离了。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加大对外投资力度使得外汇储备规模停止了快速上升,这可能降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中美利差的敏感性。二是加快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也可能降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中美利差的敏感性。
“这种不寻常的现象可能预示着美元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至少在中国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中地位有所削弱。这意味着本轮美联储收紧带来的美元回流力度可能不如以往。”中泰证券研报称。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虽然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2020年三季度以来逐渐收窄,但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最近两个季度由负转正,人民币汇率甚至逆势升值,说明利差对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的影响再弱化。
充足弹性空间
保障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尽管促使汇率松动回调的因素正在悄然积蓄,但不少分析认为,人民币汇率仍有足够弹性空间保障国内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受中美利差收窄影响,去年以来,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就出现增速放缓的迹象。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近日撰文表示,去年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7487亿元,较上年减少30%;债券通和沪深港通项下北上资金合计净流入为1.18万亿元,较上年下降7%。在当前形势下,外来证券投资净流入量减少,反而有助于促进外汇供求平衡,支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在中国当前基础国际收支顺差规模较大,人民币汇率存在偏离经济基本面的调整需求下,美联储加快退出量化宽松步伐所产生的外资流入减少、贸易顺差缩小等结果,将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管涛称。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对记者表示,目前人民币汇率的价格特点是“强而不贵”。尽管从绝对水平看,当前点位处于近年来高点,但与基本面是相匹配的。即便后续变动方向偏贬值,但贬值幅度会比较可控。因此,人民币汇率有能力依靠自身的健康弹性护航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的独立性。
中金公司研报表示,从央行近日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表态看,目前央行的工作重点在于激发实体融资需求,进而激发实体经济动能的回升。对于海外发达经济体的政策扰动,央行相比上个季度表态更加审慎,但在汇率层面的表述仍提及“以我为主”。
亦有机构看好人民币汇率今年继续保持强势。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认为,由于贸易顺差扩大和资本持续流入,人民币汇率在2021年的表现非常强劲,预计今年也将延续这一态势。2022年至2023年,中国经常账户盈余预计将维持在每年3800亿美元的水平,境外资本将持续布局中国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到2022年年底预计将达6.35,到2023年底将达6.1,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在2022年和2023年预计将分别上涨3%和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