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
从人民币跨境使用总体情况看,报告指出,2020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较快增长,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28.39万亿元,同比增长44.3%,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
2021年前6个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17.57万亿元,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48.2%,较去年同期增长2.4个百分点。
从地区看,报告指出,上海、北京、深圳人民币跨境收付量继续位列全国前三位。2020年,三地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分别占全国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51.5%、18.2%和8.7%。2020年,全国共有9个省(区、市)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超过2000亿元,8个边境省、自治区收付金额合计为5525.57亿元,同比增长14.3%。
此外,在人民币国际储备上,报告指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人民币储备规模为2874.64亿美元,占标明币种构成外汇储备总额的2.5%,居第5位,是IMF自2016年开始公布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的最高水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70多个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境外主体增持A股
报告显示,2020年,资本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21.61万亿元,同比增长58.7%,其中,收入11.19万亿元,支出10.42万亿元。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跨境融资收付金额分别占资本项目收付金额的17.7%、76.4%和4.3%。
股票投资上,报告显示,2020年,“沪深港通”业务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1.70万亿元,同比增长65.3%,净流出4132.87亿元,2019年为净流入1221.74亿元。其中,“沪股通”和“深股通”合计净流入1780.52亿元,“港股通”净流出5913.39亿元。
当前境外主体积极配置人民币金融资产。报告指出,境外投资者积极配置人民币资产,证券投资等资本项下使用人民币成为人民币跨境收支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货币政策保持在正常区间,人民币相对于主要可兑换货币有较高利差,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较强。
报告中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为10.26万亿元,同比增长42.8%。
从2020年全年看,截至2020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为8.98万亿元,同比增长40.1%。其中,股票市值3.41万亿元,债券托管余额3.33万亿元,存款余额1.28万亿元,贷款余额0.96万亿元。
境内金融市场股票和债券成为境外主体增配人民币金融资产的主要品种。截至2020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和债券规模同比增长54.5%,其中持有债券托管量同比增长47.4%,占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总量的2.8%;持有股票市值同比增长62.1%,占A股总流通市值的4.3%。2020年,境外主体新增持有的境内人民币资产中,股票占比为54.9%。
此外,大宗商品贸易领域人民币使用稳步增长。2020年,大宗商品贸易领域人民币跨境收付较快增长。全年原油、铁矿石、铜、大豆等大宗商品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为2525.66亿元,同比增长16.4%。
提高境外主体配置人民币金融资产
便利化水平
报告披露了2020年度人民币国际使用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8.8%的受访境内外工商企业考虑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或提升人民币的使用比例,这一比例较前几年有所上升。
人民币计价货币职能初步发挥。调查结果显示,有20.5%的受访境内工商企业表示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报价,这一比例较2019年小幅上升。与2015年相比,坚持使用人民币报价的受访工商企业占比上升了4个百分点,而采用折中定价分担汇率风险的工商企业占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报告指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以顺应需求和“水到渠成”为原则,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基础设施安排,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为市场主体使用人民币营造更加便利的环境,同时进一步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的审慎管理框架,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更好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具体看,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报告强调,人民银行将继续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丰富风险对冲工具,提高境外主体配置人民币金融资产的便利化水平,支持境外央行、货币当局和储备管理部门配置人民币储备资产,拓展人民币的储备和投资货币功能。围绕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