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公布的中国5月份PPI(生产物价指数), 同比上涨9%, 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涨幅, 其最主要原因,是涨势凶猛的大宗商品价格。
进入2021第二季度后,大宗商品“涨”声一片, 铁矿石期货价格指数从2020年最低时的每吨565元上涨到2021年最高时的每吨1310元,涨幅高达132%, 铜期货价格指数涨幅达到122%,原油突破70美元一桶的32个月新高, 木材,大豆, 玉米全线大幅上涨。 这些大宗商品和原材料,是生产企业的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又是制造生产大国, 因此中国的最新PPI, 刷新了13年的记录。
这背后的推手有四大主要原因:
一、全球经济复苏逐渐明朗, 各国需求逐渐旺盛,抬升大宗商品价格。
二、疫情期间受到打击的大宗商品供应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 尤其是大宗商品的出口大国,疫情还没真正控制住, 生产还是受到严重影响, 加上国际库存日渐减少, 供给跟不上, 价格自然上涨。
三、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 目前大宗商品供给不足需求旺盛, 供需本来严重不平衡, 超发的货币,是火上浇油, 让更多的投机资本涌入大宗商品, 哄抬大宗商品价格。
四、全球货运成本和价格上升。由于疫情封锁, 国际航运成本上升, 运费持续攀升,也助推了整体大宗商品的价格。
大宗商品价格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生产企业物价指数PPI上, 这无疑压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让制造业在疫情期间雪上加霜。
如果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保持高位, 企业不得不把成本涨价的负担,转移给消费者,最终体现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 当然, 这个过程是缓慢和复杂,取决于商品类别,行业属性和企业特征。有些商品比较容易传导,比如原油价格上升直接传导到汽油价格上。
有些行业传导速度比较慢,比如铁矿石传导到钢材,到建筑成本,到房价,到房租,需要很长时间。 有些企业比较激进,比如特斯拉就因为原材料成本, 在4月就调升Model 3和Model Y的出厂价。 但是无论如何,像这样大宗商品大幅度全范围飙升,比较罕见,对经济影响非同小可, 对生产商和消费者都非常具有挑战性, 各国监管也都在密切关注和积极应对。
由于我国是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 又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大国, 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最大, 以发改委为首的各个监管部门早已多次出手, 进一步规范市场的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打击违法违规涨价, 特别是恶意囤货居奇,趁机乱涨价的不法商贩, 同时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管理,减小游资炒作大众商品的影响,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最终大宗商品的价格涨跌,还是取决于市场的供需,如果供给不能尽快恢复, 需求还是如此旺盛, 货币政策依然宽松, 大宗商品的涨势还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