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金融生态体系及发展历程
1.消费金融行业参与主体
消费金融是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金融机构以信贷的服务方法,提供信贷金额给群众消费者以满足其消费需求,进而对消费市场进行开拓发展,促进发展现代化金融服务方式。
广义上的消费金融企业是指从事消费金融行业的企业,狭义的消费金融企业可以用消费金融公司代称,指的是已通过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于中国境内,并未对公众存款进行吸收,基于分散以及小额等原则,将以消费作为主要目的的相关贷款提供给境内居民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目前消费金融行业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电商平台、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非持牌机构。
资料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36氪研究院,北大纵横整理
2.我国消费金融发展情况与发展驱动力
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随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金融政策持续利好,消费金融服务商也在不断增多,无论是以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为代表的传统消费金融机构,还是以电子商务平台、分期购物平台、网络借贷平台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都获得了快速发展。
中国银保监会审核批准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从2010年的4家上升到2020年末的27家,并且行业整体盈利状况良好。截至2019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4988.07亿元,同比增长28.67%;贷款余额4722.93亿元,同比增长30.5%。
消费市场: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消费成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
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催生巨大的消费金融需求。
一方面,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从基本消费发展到升级消费,消费理念从“理性消费”到“感觉消费”并进一步发展到“感性消费”。
另一方面,消费能力的逐年提升,催生消费金融市场需求。从消费能力看,从2013年至2019年末,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311元增至30733元,共计增长67.84%,年复利增长7.68%;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3220元增至21559元,总计增长63.07%,年复利增长7.24%。两者的增速都快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随着人民财富的不断增加以及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逐年提高,从而催生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巨大需求,我国短期消费贷款占比不断提高。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北大纵横整理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促进消费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借助互联网和5G通讯,城乡差别、数字鸿沟等不断缩小,传统消费金融发展面临的成本较高、收益不足、效率和安全难以兼顾等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线上获客、自动化审批逐步成为市场主流,借助人脸识别、机器学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批量处理客户申请及审批的同时,引入机器人自动催收,兼顾效率性和安全性。消费金融公司利用金融科技,不断降低服务门槛和运营成本,将金融服务融入民生应用场景,覆盖更多的人群,大大促进了行业发展。
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消费金融更具普惠性,能够契合消费金融的小额、分散的信贷原则,可以覆盖更多的中低收入客户。金融科技的可应用性增强,也促使消费金融可扩展到租房、教育、装修、医美消费的多个应用场景。
2020年,疫情的爆发驱使消费金融逐渐向线上化、无接触消费金融业态发展。消费金融业务从获客到贷前、贷中、贷后基本实现全流程线上化,金融科技为消费金融创新奠定基础,服务于消费金融的产品设计、营销推广、风险评估、额度授信、信用增加、合约签订、贷后管理以及债务催收等诸多环节,全面助推消费金融行业优化升级。
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优势与传统消费金融机构互有不同,错位竞争:一是在目标客户定位上,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针对年轻的中低收入人群,覆盖了传统消费金融机构客户群的空白市场;二是在消费金融产品上,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是以小额、高频的消费分期或者“现金贷”为主,不同于传统消费金融大额低频的消费贷款;三是在风险控制上,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大数据征信与机器审核,不同于传统消费金融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与人工审核。
政策红利为我国消费金融的高速 发展提供助力
2020年是消费金融行业迎来机遇的一年,也是继续完善监管、有序发展的一年。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再到年末“十四五”规划的出台,都提出了要多措并举促消费。而消费的提振也需要消费金融服务实体,推动消费增长。从人民银行官员讲话到《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再到《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金融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励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支持消费复苏。
二、消费金融产业链分析
消费金融产业链图谱
1.消费金融资金需求方——消费金融使用率不断提升,90后及征信未覆盖人群为增量群体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超前消费逐渐为社会文化普遍接受。伴随消费升级,90后等青年群体的消费能力大幅提升,消费金融渗透率与使用率不断提升:
增速快且增量较大,用户消费偏理性。
Wind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央行征信系统收录信贷纪录 覆盖率仅为27%,远低于美国的75%,约有6-7亿人 尚未有征信记录*。未被计入征信纪录的人群包括老人和小孩、广大蓝领、年轻白领、学生和无业居民等。对于这些群体,工资收入无法满足日常消费需求,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为他们提供信贷服务,于是他们成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增量群体。
2.消费金融资金供给方——依不同法律框架及监管要求,消费金融资金来源及成本各有差异
对于依据不同法律框架与监管要求而成立的消费金融服务主体,其资金来源与资金成本也有所不同。
对于银行机构,资金来源丰富且稳定,多依赖于吸收的公众存款或其理财资金,随着息差的日渐收窄,银行也在尝试通过消费信贷ABS等方式丰富资金来源。
对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向金融机构借款、同业拆借、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存款、发行金融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五种途径,此外也可通过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或理财计划等方式来筹措资金。
对于新型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无法吸收公众储蓄,在资金来源上具有一定局限。。目前,由银行提供资金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提供获客与风控的助贷模式盛行。
3.消费金融服务商——消费金融服务商采取不同经营策 略,主打不同类型消费金融产品
消费金融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在设立条件、资金来源和企业负债方面的差异,不同类型参与者在实际经营中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主打不同类型的消费金融产品。消费金融使用场景多元,授信额度大小不一,利率有高有低,期限有长有短,满足不同客群需要,错位发展。
银行。
1)消费贷款产品,以公积金缴存、房贷房产、保险保单等作为证明材料,额度可达30-50万,利率 上浮约30%,客户群体是收入较高的白领和拥有稳定 工作与住房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群;
2)信用卡,普卡额度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刷卡消费有20-50天免息还款期,亦提供账单分期和现金分期,分期利率年化平均在9%以上。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1)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线下审核方式与银行无异,额度最高可达20万,期限2年左右,年利率15%左右;
2)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提供消费金融的目的在于增加产品销量,促进产品消费,年化利率与信用卡利率基本持平。
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授信额度几千到几万元不等,依据征信、社交和历史消费等维度综合评估,借贷期 限30天至30个月不等,年利率约12%-16%。
4.消费金融供给方——消费金融借贷资本流入线上与线 下两大消费渠道,消费场景多样
客户群体从消费金融服务商获得借贷资本后,消费主要流入线下消费场景和线上消费场景等。在线下消费场景中,资金多流入美食餐饮、旅游、出行住宿、购物娱乐等消费场景,用户日常消费支出以信用卡刷卡为主。许多消费金融服务商与航空公司、酒店、商场、餐饮机构等合作推出刷卡满减、优惠券赠送、多倍积分和里程兑换等多种优惠活动,增强用户粘性,刺激消费。
在线上消费场景中,电商平台是较为集中的一个消费流量入口,数码电子产品是其中重要的消费品类,此外,家电类产品、美妆类产品和奢侈品也是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品类。目前,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类产品,已经基本实现了线上信用卡功能,依托其电商平台优势,不定期推出分期免息购物,平台会员卡折扣等优惠策略,逐渐抢占银行在线上信用卡支付的用户和渠道。
消费金融服务商一般同时覆盖线上和线下渠道,一方面对线下渠道进行技术升级,如无纸化办公、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以及OCR识别技术等;另一方面拓宽线上合作渠道,通过渠道融合挖掘新市场。此外,多元垂直消费场景也成为一大趋势,除了传统3C产品,家庭 装修、家电、医美、旅游、出行、职业教育和健身等垂直领域的消费渗透率也在逐渐提高。
5.消费金融基础设施——监管、支付、征信、大数据风控等共同构成消费金融基础设施
在消费金融产业链中,除上游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中游消费金融服务商和下游消费供给方,我们把与消费金融相关且对产业发展起到整体支持及监管作用的主体等统称为消费金融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制定行业政策与相关法规,引导行业发展;支付宝、银联等支付机构,为消费金融的资金运转提供支付保障;中国人民银行 征信中心等征信机构,为消费金融提供征信评估和风险防范护城河;大数据与金融风控及金融科技公司,通常提供软件解决方案,优化风控模型及大数据处理等服务;其他包括为消费金融提供云计算服务、深度学习、人脸识别等公司。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消费金融的业务与服务模式产生了极大影响,已逐渐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在行业内,大多数网贷平台和消费金融公司是以产品为导向的,快速聚集C端某一细分客户群体,以现金贷或消费场景切入,经过拓展与沉淀,搭建针对某一细分人群的有效的风控模型;而以数据和人工智能为驱动的金融科技公司,则是以技术为导向,从数据提取与分析切入,作出模块化、高配适的风控模型,根据不同场景平台和消费金融机构的风控准入要求,提供定制化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