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0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万亿元,同比多增2.8万亿元。民营企业、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5.7万亿元、2.2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30.9%、20.1%、14.9%。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显然需要金融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助力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的角度来看,今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将是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
在继续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同时,尤为重要的是打破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障碍。这意味着,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有赖于更深层次地推进金融改革。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强调,要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其中包括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推进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
中小银行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领域。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关系着其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董希淼表示,中小银行需要内外源相结合进行资本补充。内源性资本补充主要依靠提升盈利能力,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并适当控制风险资产的增长速度;外源性资本补充需要根据市场情况综合运用境内外各类资本工具适当补充,比如适时通过优先股、可转债、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补充资本。而在加快为其“补血”的同时,达成中小银行改革目标也需要进一步推动完善中小银行的治理体系,加紧填补中小银行在薄弱领域和环节的短板,使其能够在多样化、特色化、广覆盖的银行体系中发挥独特作用,向实体经济和广大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