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财经股市网
70年巨变·邯郸与共和国共成长
首页 > 金融 > 正文

专家回应热点问题:今年经济增长将显著加快 科技创新迎来广阔空间

金融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2021-01-07 14:40
  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重重挑战和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保持了战略定力,2020年二季度以来国内经济稳步恢复。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启动之年,在这一重要时点,宏观经济运行将呈现何种态势?经济中有哪些潜力蓄势待发,金融该怎样发力支持?为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宏观政策又将往何处去?带着这些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探寻2021年宏观经济脉络。

  预计今年经济增长将显著加快

  2020年,伴随疫情防控率先取得成效,各项宏观政策精准发力,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

  “疫情发生以来,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逐渐呈现稳中向好的复苏态势,经济社会全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已经或接近完成,为‘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如是评价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总供给、总需求角度来看,去年一季度供需两端同时出现下滑,二季度供给端复苏快于需求端,三季度需求端加速复苏,四季度供需两端同步向好。从复苏动力来看,二季度以来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率先反弹,经济主要受到外生动力的推动;从下半年开始,出口、消费、制造业投资等内生动力逐渐复苏。

  这种反弹力度能否持续,今年宏观经济走势又将如何?对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供给和需求都将显著回升,中国经济增长将显著快于全球经济增长。在恢复过程中,消费和制造业投资有望成为增长主要驱动力。

  王静文预计,随着2020年四季度我国经济重回接近潜在增速“正常增长区间”,2021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速将主要受基数影响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科技创新强链固链

  今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多方压力,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度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今年经济工作指明了基本方向。而今年的重点任务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都指向独立自主。

  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研究员周景彤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产业链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中低端水平,一些主要领域的关键技术缺失,外部依赖度较高。“十四五”期间,全球科技竞争将更加激烈,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支撑。预计我国将在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卡脖子环节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推动各类重大技术攻关。5G、云计算、大数据等我国处于相对领先地位的行业,全球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在强链固链方面,数字经济被视为今年乃至“十四五”期间的一大看点。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数字经济将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并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将带来新的贸易业态和模式,有效提升中国市场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并且,数字经济的供应链更加智能化,有利于产业链迁移合作,形成国内国际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此外,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周景彤表示,我国将加快推进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为消费下沉和新消费发展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同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步伐、优化消费环境,夯实扩大内需基础。投资方面,5G、特高压、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投资机遇。

  金融加力服务实体经济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仍是“十四五”时期金融业的核心任务。专家表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导向下,未来银行信贷资源配置将继续向制造业、普惠金融等领域倾斜。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2021年,信贷投放结构将呈现“扶创新、促零售、稳基建、控地产”的特点。其中,制造业领域信贷投放要突出重点,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对于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继续加强限额管理,合理控制敞口规模。

  “未来金融业要助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转变。”周景彤表示,要深入挖掘产业链和供应链各类金融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探索信用证、保函、承兑汇票、保理等业务的链式发展,打造覆盖全链条的一体化金融服务,形成业务闭环。此外,他还提到,金融机构要转变风险管控理念,加快从传统的重抵押、重担保的授信模式,转向更加注重企业发展前景、交易信息、资金动向、供应链等多维度的授信模式,提高对科技企业金融需求的响应速度。

  2020年,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前三季度制造业贷款余额达19.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万亿元,高于过去5年的累计增量;增速达11.3%,为近5年最高。

  宏观政策保持定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王一峰表示,货币政策目标所考虑的视角较以往更远,更加具有前瞻性。同时,货币政策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当前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要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基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今年宏观政策向常态化回归是大方向,但宏观政策从“重托底”骤然转向“防过热”的可能性不大,与此前监管层强调的“不能出现政策悬崖”的说法相一致。

  下一阶段,宏观政策需要统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等多重目标。在避免政策急起急落的同时,也需要防范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周景彤表示,今年一些领域风险依然值得关注,比如金融市场波动、宏观杠杆率高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都需要保持警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财经股市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QQ:2261036103,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