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告,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调整后的报价模型有利于提升报价行中间价报价的透明度、基准性和有效性,也是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中市场主体发挥作用的体现。
何为“逆周期因子”?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5月,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基于市场化原则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由原来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彼时的背景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贬值,引入“逆周期因子”有效缓解了市场的顺周期行为,稳定市场预期。
2018年1月,随着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趋于平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陆续将“逆周期因子”调整至中性。
这一调节工具的作用显效很快。Wind数据显示,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6.86附近一路回涨至6.41左右,升值约6.5%。
不过,随着贸易摩擦、美元升值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又出现较大幅度波动。2018年8月,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6.95,濒临7的重要关口。同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再度向市场释放稳定的信号。
此次时隔26个月,中间价报价“逆周期因子”淡出的背景,是今年内人民币汇率又一轮快速升值。据Wind数据,5月27日,离岸人民币汇率从7.1765的年内低点开始“反攻”,至10月21日升至6.64的高点,累计上涨5300余点,涨幅达7.4%。
“人民币汇率在市场供求推动下有所升值是正常的,是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市场供求对汇率形成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应有之义。”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近日在央行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率先控制了疫情,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我国将是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加上出口形势良好,包括各国央行在内的境外长期资金有序流入人民币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个与人民币汇率的阶段走势有关的逆周期调节工具——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在不久前的10月12日再次下调为0。该工具自2015年亮相以来也经历过几次调整。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2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未来人民币汇率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继续保持双向波动和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