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行网站9月27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三季度(总第94次)例会于9月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努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会议强调,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灵活精准实施货币政策,加强与财政、产业、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防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和今年第二季度会议通稿相比,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变化和重点,预示着未来的政策方向。
1. 对国内经济的判断:仍然不稳固、不均衡
二季度例会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而三季度例会指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
这与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形势的定调一致。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今年以来,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
数据显示,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1%,较上月回落0.3pct,仍处于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5%,较上月大幅回落5.8pct,已降至临界点以下。广大理财分析,总体来看经济走势仍处于下行趋势未出现明显拐点征兆,需求不足仍为经济主要拖累因素。
三季度例会表示,要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边际变化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外部冲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2、货币政策表述新增两项内容
三季度例会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相比于二季度例会,增加了“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的两项内容表述;去掉了“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的内容。这意味着服务实体经济仍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8月23日,央行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强调,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8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2%,创19个月以来新低;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2%,相比于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社融继续收缩。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05.28万亿元,同比增长10.3%;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9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295亿元。
对此,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员温彬解读,“整体上看,货币和信用扩张增速放缓,同时有效融资需求转弱,需要做好宏观政策的跨周期调节。加大力度提振内需,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保持信贷规模合理增长,加大结构性政策和信贷结构调整力度,用好已经出台的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支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3.用好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
三季度例会表示,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等措施的牵引带动作用,用好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落实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延期工作,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其中,“用好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是新增表述。据了解,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在今年9月-12月之内发放,人民银行提供给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是2.25%。商业银行拿到贷款后,发放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平均利率在5.5%左右。同时采取“先贷后借”模式,保障资金使用精准性和直达性。
稳增长、保就业,重在保市场主体,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9月7日,在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我们会在已经出台的一些惠企政策,尤其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三季度例会还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和韧性,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支持银行补充资本,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4.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
三季度例会表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其中,“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与二季度例会有所不同。具体来看,二季度例会的表述为,“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央行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部署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整体协同、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其中包括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减排效应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人民银行将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扎实推进碳排放信息披露和绿色金融评价,加强气候风险管理,有序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9月6日,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在“金融创新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专题展览暨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两区’建设”成果发布会上表示,人民银行按照发展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基本框架的总体思路,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发布新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在银行间市场推出碳中和债券,建立与“双碳”目标激励相容的评价机制,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
5.罕见提及房地产市场相关内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例会罕见地提到了关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内容。会议指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前央行曾多次表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2020年12月31日,为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能力,防范金融体系对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性,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决定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2021年3月26日,为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该《通知》从加强借款人资质核查、加强信贷需求审核、加强贷款期限管理、加强贷款抵押物管理、加强贷中贷后管理、加强银行内部管理等方面,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审慎合规经营,严防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同时要求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建立违规行为“黑名单”,加大处罚问责力度并定期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