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资金膨胀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消费资金增长与生产、积累和供给增长的速度对比上。
1.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力的增长。根据统计数据,1983~1987年现价居民人均消费额的增长率,每年都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前一种方法的累计增长率高于后者40个百分点,前者的年均增长率比后者高出7.2个百分点。同一时期,职工工资总额年均增长19.1%,比社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1.9个百分点。1988年,职工工资总额又比上年增长22.1%,超过全国收入增长率10.7个百分点。
2.消费基金增长快于积累基金的增长速度,导致国民收款率上升,积累率下降。1985~1987年,全国收人中的消费额增长了28.5%,积累额增长了25.6%,比后者快2.9%。结果,同一时期内的消费率从64.8%上升到65.3%,而积累率由35.2%下降到34.7%。
3.消费需求增长快于消费品供给的增长速度,使消费品的供求差距扩大,从而加剧社会供需总量不平衡和价格上涨趋势。1983~1987年,当年分配形成的消费需求由3358亿元增加到6231亿元,增长85.6%。居民消费基金由2957亿元增加到5431亿元,增长83.7%;社会团体消费基金由401亿元增加到800亿元,增长一倍。在同一时期内.不变价格下,农业和轻工业产值增长了75.6%,远远低于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
在消费需求增长滞后的情况下,使当年实现购买力的比例从92.1%下降到86.5%,4年间下降了5.6个百分点,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差额增加了1.92倍。到1988年底,全国剩余购买力达到5500多亿元,比1986年全社会商品零售额增加10%。消费者需求的膨胀,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比例失衡。1988年与1983年相比,社会供需总差距增加4000多亿元,供给率从7.9%提高到16.2%。供需每年的矛盾积聚,终于使整个社会的物价上涨.上涨率由往年的1位数猛增到1988年18.5%。